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并不是神奇、奥秘的“天书”,是中国独特的选择人居环境的学问,是《周易》哲理应用在风水地理文化上,在宇宙全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环境优选和时空优先,告诉人们怎样在自然资源界中,寻找一处是适合居住的环境,以达到“地灵人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地。杨筠松撰写和留存下来的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体现了古代风水地理“形法”(赣派)的优点,形成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其核心精髓是:“地理五诀”。
所谓“地理五诀”是指“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实质上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五个方面,杨筠松根据这五个方面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来决定人居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
(一)寻龙
当今世界,谁曾见过蜿蜒飞舞的龙?千古神州,谁又目睹过腾云驾雾的龙?没有。龙是神话传说中的有灵性的动物,是古代中国人错误的万物有灵思想的产物。
“龙”从何而来?传说中的龙有奇怪的形象:蛇的身体、兽的四脚、马的头、鬣(lie)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即龙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也不清楚应把它划分哪科哪属。
自然界并没有真正的龙的存在,龙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出来的。那么古代人是怎样想象出龙这种并不存在的动物呢?这和人们渴望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有关。
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会导致是谁创造了人。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都认为本民族是由一个“神祗”(qi)或半人半仙的准“神祗”创造的。并且这些创造人的“神祗”大都长着一副怪模样,或者人头兽身,或者人身兽头。如中国流传女娲抟(tuan)土造人的故事:自天地开辟以后,世上没有人,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