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70年前的今天,1746年10月17日 (农历九月初三),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洪亮吉出生。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及骈体文。洪亮吉的《北江诗话》,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
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谪戍伊犁期间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写塞外风光,尤具特色。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一篇出,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点当代诗坛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拟,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
洪亮吉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洪亮吉著有《治平篇》一文,对中国人口的增长提出了革命性的见解。清朝的中国正经历着人口增长最快的时代。据统计,在公元1651年—1661年即顺治年间,中国人口不过仅一亿。至乾隆末年,中国人口已达三亿。而这段期间耕地面积却没有显著增幅,远低于人口的增长,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从原来五亩之多,下降至两亩。洪亮吉说:“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而田地、房屋“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治平篇》)
洪亮吉认为,人口的增长既然远远超过了田地与房屋的增长,就使得“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治平篇》)。在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尚麻木的时代,他却敏锐地洞见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洪亮吉的人口论,与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看法竟不谋而合。他的完成在1793年,比马尔萨斯的还早5年。
1967年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与六个女人的传奇秘事
1948年 电影《三毛流浪记》拍摄
1919年 南开大学创办
1862年 清政府制定黄龙旗为国旗
1849年 波兰作曲家肖邦逝世
1989年 美国旧金山发生大地震
1997年 方毅逝世
1948年 长春和平解放
1933年 爱因斯坦逃离纳粹德国
前534年 楚灭掉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