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此种现象也充分表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
除上述所云,易学中的许多学说、范畴成为《史记》的哲理基础之外,司马迁还援引《周易》中的很多辞句,作为其立论的依据。其《太史公自序》论春秋之时弑君亡国,皆失其本,即是如此。其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己。故《易》曰‘失之毫里,差以行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这是以《周易•文言传》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