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形上思想与中庸的“性与道”的道德理论

易传的形上思想与中庸的“性与道”的道德理论
 
中庸末后的一段,以讨论一句诗作为结语:
 
诗曰:“德辂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从这结语看来,“德辅如毛”,这轻微得像毫毛一般的“德”,总还是可直接感触到,总算是具体的事物;但“上天之载”,则连让我们直接感触的可能也没有;“无声无臭”的“上天之载”,却是真理之至极处。
 
在这里,我们主要并非讨论这句中庸的含义如何,而只是要透过它去了解到中庸这篇文章写作上的某些特质。犹如我们要理解“易”,便先要理解周易一书乃是“拟议”于“易”而写作的;我柄对于中庸,则先要知道此书是在易传的形上思想的背景下写作的。
 
“毛犹有伦”,中庸借用了这句诗,乃在表达出,乾坤合德而产生的“仁”,它的端倪再小,在意识上总可直接把握到;而“性”则不可以直接把握了。
 
中庸与易传之不同,乃是中庸从道德方面论“性”,而易传则从形上方面论“易”。为了更明白中庸确是在易传的形上思想的背景之下写作的,以下我再列举三段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测试分类

更多 >

精彩推荐

推荐测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