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彖传》与中庸之道

《周易·彖传》与中庸之道
 
《周易·彖传》与中庸之道《彖传》是《周易大传》即《易传》十篇之一,其与《周易》经文相杂,位于经文之《象》辞之前。然而,《彖传》究系何人所作?自古及今向无定说。就其内容及文辞来看,《彖传》之言多据《说卦》与《象传》而发,故《彖传》之成必当在《说卦》与《象传》之后。据笔者看来,《说卦》成之于西周至春秋间筮官之手,[1]《象传》则可能出于春秋战国之际之曾子之笔。[2]以此而言,晚于《说卦》与《象传》之《彖传》当在孔子、曾子之后才比较合乎情理。笔者以为,《彖传》之成,很可能与孔子之孙曾子之弟子子思有关。现就其理由陈述如下,惟望专家同好赐教。
 
一,《彖传》释《易》文辞之特点
 
彖者,裁也。引申为断,即裁断。所谓“彖传”即裁断《周易》六十四卦卦义之文辞。从文本《周易》看,《彖传》释《易》有如下特点:
其一,《彖传》以《说卦》之义裁断《周易》六十四卦之义。《说卦》是《周易大传》之一篇,其主旨是专门论说《周易》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所象征之事物及其性质的文辞。据《说卦》之义,《周易》八卦之《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乾》为阳,《坤》为阴。[3](以下凡引《周易》者不再作注)而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据此,《彖传》便以《说卦》之义裁断六十四卦之义。诸如,《蒙》卦,《彖传》言:“蒙,山下有险。”何言《蒙》“山下有险”?这是因为,《蒙》卦是由《坎》、《艮》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下坎上艮。据《说卦》称,坎为水、为险,艮为山、为阻,故言“蒙,山下有险”。又如,《需》卦,《彖传》言:“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险。”这是因为,《需》卦是由《乾》、《坎》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下乾上坎。以《说卦》所称,乾健也,坎险也,故险在前也。由于乾健处下居内,故“刚健而不险”。再如《泰》卦,《彖传》言:“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这是因为,《泰》卦是由《乾》、《坤》两经卦组成,其卦体为乾下坤上,乾内坤外。以《说卦》所称之乾为阳,坤为阴,乾健也,坤顺也看,《泰》卦当为“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内刚外柔”如此等等。就整个《彖传》裁断六十四卦之卦义来看,均以《说卦》之义为据。唯《乾》、《坤》两卦,《彖传》未明言其卦体及其性质,而是直述其义。如《乾》卦,《彖传》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测试分类

更多 >

精彩推荐

推荐测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