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译“太极图”,揭开“太极图”的原始起源之谜,首先要弄淸“太极图”出现的时间和“太极图”的原始名称。“太极图”历来的名称很多,有称为“天地自然之图”,有称为“古太极图”,有称为“太极八卦图”,有称为“河图”,有称为“阴阳鱼太极图”,有称为“阴阳合抱太极图”等等。事实表明,“太极图”的原始名称叫“先天图”,并不叫“太极图”(叫“太极图”已在明代以后),它既不是出现在人类形成以前,也不是出现在明代以后,而是出现于五代前后。千年来许多纠缠不淸的说法都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一基本事实而产生的。在宋人张行成的《翼玄》中,载有一张阴阳相含图,就叫“先天图”而不叫“太极图”,它正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阴阳鱼太极图”。这是破译“太极图”这一人类文化之谜的出发点,我们对“太极图”(即“先天图”)的追本溯源的探讨就从这里开始。
明初的宋濂明确提到宋代已流行一种阴阳相含图:
易先天图——今所见最早的太极图
新安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井文界分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不写为象,罗愿是宋人,与朱熹同时。这张从青城山道士那里得到的“八分之”的阴阳相含图,记载在明赵仲全的《道学正宗》中,称为“古太极图”;又记载在明赵妫谦的《六书本义》中,称为“天地自然之图”'(图2),都不对,应称为“先天图'
在明来知德的《周易集注》(即《易经来注图解》)中也载有这种“八分之”的阴阳相含图,并作了详细的解说,称为“先天画卦图”(图3),同宋人称此图为&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