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传》看战国易学的哲理化

从帛书《易传》看战国易学的哲理化。刘大钧曾称马王堆帛书《易传》六十四卦经文及其传文的出土,是易学研究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的确,马王堆帛书《易传》为易学研究带来了新鲜血液。

其中,帛书《易传》六篇大都成书于战国时期,作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之前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战国易学的第一手材料,极大拓展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我们知道,战国易学在易学史上地位特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不仅继承了孔子所开创的解《易》思路,而且对两汉易学影响深远,进而奠定了《周易》一书的性质和旨趣。

本文试以帛书《易传》为主要材料,研究战国易学的特点:一是不言占筮,观其德义;二是重视阴阳五行,并以之解《易》。
 

不言占筮,观其德义

殷商至西周,占筮是主流预测方式,凡国有大事,必占筮以问吉凶。《尚书·洪范》第七畴曰“明用稽疑”,其曰:“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可知,卜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测试分类

更多 >

精彩推荐

推荐测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