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是《乾》卦特有之爻题。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六爻象群龙并出,各秉刚健之天德,其中不可能有龙王为之首领也。此乃比喻诸侯并立,各秉天德,德齐力均,不可能有帝王为之首领;但以其各秉天德,故吉。
认为一卦之中,看世应爻与用神已足矣,再添上卦身,反而多此一举,使断卦者无从下手。歌诀中“阴世则从午月起”,指的是卦中阴爻持世,从初爻起“午”字顺数二爻为未,三爻是中,一直数到世爻为止,以顺数这个地支就是卦身。卦身为事之主体,又为卦之灵魂,生合世用为吉。卦身持世,其事由自己掌握,身临应位,事由他人执权。六爻飞伏皆无,其事根本没有头绪。
比如,预测合作之事,卦身在应爻,可断合作之事为对方发起,对方主动。2,卦身持世,事体由自己掌握,卦身在应爻,事体由他人定夺。现举一例:2000年11月20日,王先生预测做一生意能赚钱否?我说完后,王先生表态正确。后来,王先生还是做了,且果在2001年4月对方出现严重自我行为而合作解体,王先生损失几万元。所以,断卦一定要卦身用神等结合,通盘考虑,方可作出正确的判断。上下总数共15,被6除余3,为动爻。
任何一门科学,从其建构之日起,它就注定逃脱不了时空的“纠缠,”。因此,“气”“元气”等既是最小的物质,同时也是最大的物质。所以,当我们提到“整个宇宙”这一说法时,就是在指这个有限的“容器”。人是由物质构成的,故人类本身就是空间的一种占有者,“人类所占据的空间是同一类空间,也是唯一的一类空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955)对此发出了挑战。
特别在今天,关于六爻预测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花架子或假的,惟有通过实践才能确认。易学工作者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才是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六爻预测、易学是一门积极的科学,学好了应该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因为这里特別要强调“广”和“大”是两样事物,不要将两者混淆成为一件事。在《易经》来说,就与地、坤、阴这类最基本、重要的概念关联在一起。这个“大”字,象征人头和两手两足,顶天立地。两个人站在一起,并立在一起,所以就叫作“并”,“并”是两个人同时对峙并立、对待。在万物中,人最灵,所以用“人”字来代表“大”。只有乾天才叫作“大”,坤地则叫作“至”。进一步说乾、坤具备了“广”和“大\"的德性。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一般是指爻。我们今天改称“阴爻”、“阳爻”是合理的。但古人当初称为“刚柔爻”却是最合理的。此外,在《易经》的注解中,由汉代开始,著名的易学家荀爽指出变化的意思,春夏叫“变”,秋冬叫“化”。这就是“变化”最严谨的解释。事物增多了,便又多了几种影响、变动,愈多愈复杂。这是因为人类是在进步之中的缘故。刚柔互相推动,从而产生变化。
远古时,只有两种人有姓,一是女子有姓,男子无姓;此外是只有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其实最主要是只有女性才有姓。所以最初只有女子有姓,后世女子改称“氏”,但远古反而男子称“氏”。当时百姓即是百官,即掌握国家政治各种不同职务的人,就叫作“百姓”。所谓“君子之道”,就是指《易》经。“君子之道鲜矣”,也就是说全而地懂《易》经的人很少。可见《易》经是很难懂的。
于人伦上为长女,因为巽是一索而得女。执行任何事情时应记得反复丁宁,不厌其烦。财运、生意则近市利三倍,大吉。意志不坚,心生怀疑,不够果断;反之对于武夫、军人等意志较刚强,而能勇往直前的人而言,则非常有利。巽为进退,进退为意志不坚定,对事情犹疑的样子。坚守原则就能将一切不如意排除,吉,无不利。计日,那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分别为丁日和癸日。极为谦逊而卑下的拜伏于床下,但仍然丧失了财产与权力,凶。
坤卦的包藏万物、化育万物,而且居於头(天)之下,故象征人的復部。震卦代表动的,所以以人的脚可以活动、行动、运动的部位为代表。巽卦的本质是谦逊顺之,象征着如人体的大腿,它是随足而行的,虽大而谦居其下而顺之。坎卦是的卦形,有外空内实之象,所以用耳朵为代表。艮卦代表止,如手能支持、支拄东西一般。兑卦代表悦,正如人之语言可取悦於人,所以用口为其象征。
所以不论花草树木会能“成道”而为精怪,动物更是可以如此,不如说是我国传统的一神“万物合一”、“民胞物与”、“一视同仁”的思想。是故易经之道理与变化是没有一定次序之下,而却又不会流于放荡不合常轨的,它的道理能旁通而行於万物万事,但却绝不会流弊发生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一章便完全指出易经是符合天地大自然之道而存在的,同时,具备了天地的智慧、仁德的。
省略“二、三、四”这三个数字的事实可说明,从数字卦至现在的卦画,其间有一个简化的过程。也有很多《说卦》列举的象征不合后世阴阳之说。从卦象本身来说,除乾、坤等用八卦自身相迭外,此外五十六卦都是用其上下两个经卦的位置象征两种事物的关系。水在火上与火在水上是矛盾对立的两种关系,从而得出人事成功与否的矛盾对立的两种象征。
天数五,地数五。人类最初的数字单位是“五”,“五”是一个最大的基本单位。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手有五只手指,但这只是推测而已。二老位于西北,二少位于东南,其数则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天数是奇数,地数是偶数,表示自然数中包含的两种性质的数。这个阶段仍残存在后人的意识中,所以称十为“盈数”。称万为“盈数”,说明万也标志古人计数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易》经筮法的错简。宋人有的地方已作了改正,有的地方则未改。完成这四个步骤,就是一“易”,也就是变了一次。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阴爻各半。因此在用数说爻时,就以九代表阳爻,以六代表阴爻。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酬酢”即应对。主人先向宾敬酒,这叫“献”;宾回敬主人,这叫“酢”;主人再回敬,这叫“酬”。“可与祐神”的“祐”,是助的意思。
近代学者多认为它们非一人一时之作,杂出于战国、秦汉间人手。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按《易》之惯例,物极必反,乾卦纯阳,阳极生阴,故乾卦之后,一阴生于下,即为姤卦。”《彖》曰:“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序卦传》曰;“遁者,退也。按《易》之惯例,阳生则吉,阴生则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按虞翻说法,阴消至遁卦则子弑父,阴消至否卦则臣弑君。《彖传》的“浸而长也”,是就十二消息卦这一系统而言,说明遁卦由姤卦阴长而来,同时阴将进一步进长为否卦。
孔孟以来,人作为一个道德存在,是已不再在天地间惶恐祈慕,等待外来的救赎。他已获得了主体的地位,可作无限的延伸。荀子曾反对人一味消极地因顺环境与潜存在该环境后的规律,主张人应发挥自己的智能驾御天地。它除了与筮卜同具预言吉凶的功能,更要紧的任务是观察气候变化、制订历法以指导农牧。这就使得燕国在群雄角逐中经济条件转优、国势变强。
通过“乾道”,就形成了宇宙间一切雄性或男性的节物。虽则乾的力童较大,而坤的力量较小,但它们是互相对待的。交感,南宋的朱熹称之为“渗透”,因为藉着交感,双方互相渗透了。同理,这个巽卦是“长女”,离卦是“中女”,兑卦是“少女”。这可以说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低层次和最死板的解释。引申到宇宙万物,那便是乾的规律形成万物中的阳性事物,坤的规律形成万物中的阴性事物。
姤卦又有女子主事之象。卦象上乾天,下巽风,为天下有风,风行天下,皇后诰命天下之象。姤,女壮,勿用取女。柅,阻止车子移动的器具,以金属所制,则坚固异常。系于金柅意谓把车子停靠得很好,不会出行。没有罪咎,但不利于拿来宴请宾客。庖中没有鱼,为此而出征,凶。九四若以此而出征,将是大凶。瓜,容易从内部烂掉。姤卦的顶点,无人可遇,所以只遇到伤人的尖角,穷途而无法有所遇。
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即是说君子修德,应朝夕惕慎,自强不息。“知至至之”,在未做之前先有一个自觉精神,必然达到目标。《周易》很重视这个问题,认为既难行又重要。”上交贵恭,然而恭则近于谄。下交贵和,然而和则近于渎。知几而立刻改正,使恭不陷于谄,和不陷于渎,是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唯其能顺,方可养成厚德载物的品格。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故恶积而不可搶,罪大而不可解。
据《周礼》记载,《易经》原来有三本,有说即夏代的《连山》,殷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的。以山为首的《连山易》,据说由炎帝,即神农氏、连山氏所作,故又称神农易、连山易。而《归藏易》以坤为首,则有注重母系血统的含义。据说它由黄帝,即归藏氏所作,故又称归藏易、黄帝易。
不可否认的是,《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是到了商、周之际,经过周文王的整理与注释,扩充了其占卜的范围,进入了“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所以,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易经》是绝对不能不读的。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易经》是说明万物的变化之理,所以取蜥蜴作为象征。但是,也总不能称之为蜴经,所以便取名为“易”。这对周公是否公平,现如今还很难确定。《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再进一步,要求得一爻,要经过三次“伍”的手段。“错综其数”的“数”,指四十九策数,通过对数字或错或综的演算,最后,得到六、七、九这四个数据之一。而所谓“文”,原本指织布机上线的纵横交错织成美丽的布帛。另一种就是上下、互相间隔之间形成的“文”。第三种是通过“应”的关系形成的,例如在初和四、二和五、三和上的位置的两爻,分别是一阴一阳,由于它们互相感应,互相往来,亦组成了所谓“文”。
数的作用不可或缺,《易经》引入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易经》的分析原理和方法,与现代的科学分析法有类似之处。\"明吉凶\"处于最后。虽然,《易经》的思想丰富而深刻,但\"生存〃毕竟是第一需要。
易的适用范围具有无限性。总而言之,人类已经认识到的事物,大到无限的宇宙,小至微观基本粒子,都属于\"易〃的研究范围之内。所有人类的自身活动,也在易的研究范围当中。\"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正是\"易\"连续性的深刻反映。一个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更容易使人类充分理解、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容易使人类根据其运动规律,从而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