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卑”,当我们实行人人应该遵守的人类规范、人类行为标准的“礼”时,我们应要仿效大地坤阴卑顺服从的德性而不独在礼仪方面,甚至内心,都做到对人谦卑,这就达到人类行事的最高、最合理的标准。“崇”是效法天,“卑”是效法地,我们同时既要效法天,又要效法地。因为“仁”是比较高层次的、浮泛的、原则性多一点的。我们说“卑”,不是说髙,高就是原则,“卑”是具体行动,因此这里只说“礼”。
此释卦辞之“利建侯”。但余疑不当读为丕。古书常以不为丕。《屯》卦有险难之象,王国有险难,则宜建立诸侯,以卫护王朝,而后大安。”《象传》乃训《屯》为聚。然则《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是以卦名日《屯》。按《象传》乃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以云行于上,雷动于下而未有雨,比君之恩泽未降于民,而刑罚已施于下。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再如《涣》卦,“风行水上”必然使水面涣散,故命名为“涣”。这是“阳大阴小”的观念在《泰》《否》两卦上的证明。另一方面,“阳大阴小”的观念在上述六卦中照样行得通。《小畜》卦,是六四阴爻牵引、畜集其他阳爻,是以小畜大,故为“小畜”。《大有》卦,是五个阳爻共有六五阴爻,故为“大有”。同样方式命名的,还有《复》《剥》二卦。从以上对《周易》“观物取象定名”的分析可见,卦象与卦名之间确实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易》经筮法的错简。宋人有的地方已作了改正,有的地方则未改。完成这四个步骤,就是一“易”,也就是变了一次。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阴爻各半。因此在用数说爻时,就以九代表阳爻,以六代表阴爻。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酬酢”即应对。主人先向宾敬酒,这叫“献”;宾回敬主人,这叫“酢”;主人再回敬,这叫“酬”。“可与祐神”的“祐”,是助的意思。
比的意思是指大众之间会互相辅助、比较的,如此一来必定会使人们有所积存、积蓄,这是指团结的力量而带来利益。复的本意是回复、反复,含有阳刚正在重新复苏之意,然而刚刚复苏、回复,便不应该有所虚妄,也就是说还没有到茁壮之时机,还不能有所前往,不可以妄然而行动,所以复卦之后是无妄卦。
而阴阳五行说虽然与儒家的根本思想不相同,但因为是汉儒的思想,所以也在《易传》占据着重要地位。解说虽新,一点不妨害结论的陈腐的。《易传》中的伦理思想与政治哲学,主要在《彖传》及《象传》中,而《彖传》及《象传》中的思想也大部分是最有系统和最为明显的儒家思想。男外女内,界限分明;家齐国治,政教合一;这完全是儒家的思想。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话,更完全是盂子的说法。《象传》中更全部是儒家思想。
大人,《易经》中之大人是贵族之通称。大人,《易传》认为大人是有大才德之人,无论其有爵位与无爵位。”溥是雨泽广大。《文言》此释乃以九二之爻象爻位为据。九二为阳爻,居下卦之中位,象大人行正中之道。此二句犹云庸言是信,庸行是谨,即信于庸言,谨于庸行。”善世而不伐,善世,使世人归于善。”君德,指上文之正中、信谨、诚谦、善世、化入而言。
大有为妥协完成之后,又归于和谐,所以所有之大,富有天下。得大有卦,能将自己的聪明表现于外,以积极主动的态势打破僵局,因此运势如日中天。九二性情刚健而处事中庸,又与六五之君相应,所以足以受君王之所托而承担重任,以走长远的路途,可谓任重而道远。敬献于天子的事,只有有权有势有位的王公才得以为之。六五为大有卦的卦主,比喻于一国就是国君。这是君王能得众臣辅助的卦象,因此而能够富有天下。
是故,易者象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第三章的内容相当简易,从此可知“易经”的内容最主要在於象征,象征是指模拟宇宙万物的形象。“彖”辞的作用是在说明全卦的意义,“爻”辞,则是效法;变化中的六爻,正是效法普天下复杂的神奇变幻。只要有变动就会有得失;所以会产生吉凶,渐渐地使悔恨与羞辱皆显现出。
河南省安阳市的羑里城可见之。后来,京房易发展成火珠林法,并正式使用铜钱“摇卦”。火珠林法产生后,六爻预测学已基本完备。50岁被已起兵的朱元瑋请在帐下,迸献“十八策”。洪武四年,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生病时,服用了丞相胡惟庸送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时、时义、时用、几所谓“时”,是说根据事物所处的不同时间、地点等条件,预测吉凶,以决定进退。“时用”是说为卦的时间效用。‘‘几”指事物出现前预示事物即将出现的细微征兆,有“机”的含义。贞为不变,往往不是不想变,而是受到限制而无法变。
一个认为“至德”是指“天地之至德”。广大、变通、阴阳、易简都是根据实际的天地日月四时和“乾易坤简”的德性,提升成为《易经》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律。因此,他说圣人和贤人掌握了中庸之至德,就能够和天地的易和简相配。换言之,人类“中庸之德”,就是模仿效法天地“易简之德”而形成的。后世的注解家多数接受朱子的说法。
鼎不只是烹饪的器具,同时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疾,疾病,引伸为品行不佳。亏悔,免于悔恨。雨来了,可以让鼎的温度快速下降,可以用手移动鼎,不再靠鼎耳,所以最终解决问题。无法胜任自己所负责的重任,难以让人信任,受到严厉的刑罚。六五在鼎卦里位居鼎耳的位置,鼎耳的作用在于搬动鼎。鼎有黄耳,又有金铉,则可顺利搬动鼎,敬献美食于君上。
跛脚无法前进,前有危险而停止。反之,西南方则较为有利。患难,利于西南方,不利东北方。不利东北,蹇卦上坎下艮,为东北之卦,东北有难,因此往东北将道穷,无法前进。利见大人,前往能有所成功。前进则遇困难,退后则会得到声誉。建议最好能采取保守态度,不宜进取,宜退守。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然而将会有许多朋友来帮助。由于德性阳刚而能克制自己,虽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能与亲友互为呼应与联盟,前来救济目前的困境。
盛德大业至矣哉。天地大自然之道化成、育成万物及各种现象,这是天的运转功能,正如易经中的“乾”,它便是效法这功能的。而进一步万物生长、活动的,呈现出具体形象的就是地之功能,正如易经中的“坤”,它正是效法这种功能的。易经是将数字的变化无穷又互相牵引衍生的奥妙功能运用上来,推演、衍化、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借由这些道理及奥妙以占卜预知未来的一些事物,这便是占卦、占卜的占。
建侯,天子封侯授国或命新侯嗣位。但雷雨有元大、亨美、利物、贞正之德。王处于险难之境,利于建立诸侯。此释卦名之《屯》。《屯》之下卦为震,上卦为坎。《彖传》亦主此说,认为《屯》之卦象是雷雨并作,雷雨并作是阳阴二气始交,发生斗争,出现艰难,所以卦名目《屯》。”草昧旧解皆误,从略。
不可否认的是,《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是到了商、周之际,经过周文王的整理与注释,扩充了其占卜的范围,进入了“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所以,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易经》是绝对不能不读的。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易经》是说明万物的变化之理,所以取蜥蜴作为象征。但是,也总不能称之为蜴经,所以便取名为“易”。这对周公是否公平,现如今还很难确定。《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阳爻是一直両,所以“专一”。所谓“凝聚收敛”,就是将众多的亊物聚集混合成为一体。“是以广生焉”,就是根据这“静翕动辟”的特性,所以能够广泛地生出万物。两个解释结合就是说,因为本身具备“广”这种德性,就能够利用“广”这种德性广生出万物。“其动也辟”,是说动起来就展开了。“是以广生焉”,也就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作成物”的意思。
综上所述卦序〃之研究皆不能称\"精当〃,主要原因在于:一、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易经》的主要思想的能力,割裂河图、洛书、无天八卦、后天八卦与六十四卦之间的联系。河洛、八卦、六十四卦,具有天然的联系,任何将其割裂的行为,都将导致严重的、不良的后果。易经当中许多谜未能被揭开,这是关键原因。来之德的\"河图天地交、洛书曰月交〃一说,已一语道破河图天地之气生出洛书日月之气。日、月之气,精子、卵子也。
”②后得主而有常,卦辞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本指人行路而言。地后天而动,自是得主,故曰“后得主。”天道之变化,一年一循环,有其规律。地包万物,而化生之,甚广大。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日地道方。盖古人见天之日月星辰等皆往复旋转,故日天道圆,非谓天体圆也。”体借为礼,二字古通用,《易》中亦有之。
近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这是事实,现代的中国,科学理论、技术水平总体上落后,也是事实。《易经》的取象类比式的归纳法,确实随处可见,同样是事实。杨先生是根据此前《易经》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做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他的推论并没有错。关于《易经》注重数学的问题,已有很多人研究。求其合以化生,是《易经》的真谛所在。这也是《易经》注重物理、化学的思维的证据。
易的适用范围具有无限性。总而言之,人类已经认识到的事物,大到无限的宇宙,小至微观基本粒子,都属于\"易〃的研究范围之内。所有人类的自身活动,也在易的研究范围当中。\"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正是\"易\"连续性的深刻反映。一个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更容易使人类充分理解、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容易使人类根据其运动规律,从而得\"道〃。
特别在今天,关于六爻预测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花架子或假的,惟有通过实践才能确认。易学工作者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才是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六爻预测、易学是一门积极的科学,学好了应该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卦序上大壮是继遯卦而来,并与遯为相综的一对对卦。,冲撞结果就是严重的伤害。若是以目前的态势前往,必然受到排挤,凶。在《易经》中常出现于初爻。征凶有孚,出征为凶,此事有信验,一定会发生。慎防因血气之勇而受到伤害。藩决不羸,公羊把围篱撞倒,因此气势如虹,完全没有被削弱,因此能够继续前进。壮于大车之腹,车子的腹部被撞坏。六五,丧羊于易,旡悔。羊在空地走失,力气已经用尽,无法前进,但也无所悔恨。
如果相对应的两爻为一阴一阳,《易传》称之为“应”。一般来说,相应则吉,不应则凶。同时,不少易学家对《易传》中的相应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谓之应。《易纬》的上述解释,说明《易传》的相应说在汉代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案六十四卦中,惟有未济六爻均不当位,而六爻均相应者,则不仅未济一卦。)由上述可知,《彖传》中论及爻位相应或普遍意义上的相应共有二十五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