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乎天地之间。这个易经啊,实在是包含的太广泛、广博了!若是由天地之间来说,似乎它也具备有天地之间森罗万象、各种各类都有一般,无不具备。这里便在说明易经的内涵有多广大。易经中的“坤”是代表地,所以当地的作用是静止时,它包容载育万物一切,一旦它变动的时侯,则是广开展布的,承受而不拒绝。易经的乾、坤二卦配合天、地之道,也配合阴阳之理,更有刚、柔、全善的德性,由此便可以看出了。
《系辞传》解释整本《周易》的深奥义理,主要是根据象数来解释,其所解释就有儒家思想在内。\"由此即足见系辞所据,完全是象。又如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即是儒家所说的数,亦即自然之数。所说的象数;由是分为两篇;一、基本象数,这亦是儒家采用的象数,它原为《周易》本身所具;儒家只是将它发挥出来,不必再增添一些什么。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里的尊是表示高、远、大的意思。“卑高以陈,责贱位矣”。这里“以”表意为已,“陈”表意为陈列,“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八卦中各居其位。卑下与尊贵的位序一经排列,万物便各居其位。“贵贱位矣”也说明了事物所在位置不同,贵贱就不同。后者只是摆放在一般人家中,供一般人使用。物品虽相同,处的“位”却不同,当然就分贵贱了。
牛为非常柔顺的动物,牝牛更是柔顺中之柔顺。则直接的受害者为九四本身。意指九四的行为于天理所不容,因此罪当该死,为天下所弃绝。不过因为能附势于君王,所以吉,但之所以吉是因为有忧虑警戒之心。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旡咎。受到君王的重用,以出征平乱,将会有佳音。可将贼寇的首脑平息,并收伏异端,没有罪咎。王指君王,爻位代表六五。王用出征,指君王用上九为将军以出征讨伐判逆。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当要应用《易经》来指导行事时,某一爻适用,就只分析那一交。“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易经》大有卦的上九爻辞。学习《易经》到最高境界的人可能做得到。如果我们平日依据《易经》的准则来做人做事,则会胸怀舒畅,事事无愧,得益已是无穷了。这两句话是进一步申述用《易》的问题。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在家庭中则代表一家之主的父亲。以其正直纯洁高贵,故可象征玉石之物。同时,乾卦的方位是在西北,象征西北方寒冷以及结冰的天然现象。但经时间的变化,乾卦纯阳变老阳,故如马之成为老马为象征。另外,坤的地是生长万物之所,万物在此呈现多彩多姿,故坤卦象征文采,如文采以富丽为称一般。同时,地生万物之众,在人来说,乾卦如君王,故坤卦如其万之广大且多的百姓群众。
履原为鞋子的意思,引申则有履行,践履的意思。在卦序上履卦与小畜为相综的对卦,是继师、比两卦而来。踩到老虎尾,老虎不咬人,亨。老虎之所以不咬人,是因为能够小心异异,和悦的顺从其意,所以老虎不咬人。被囚禁的人,将因为行为清白而被释放。履道进入尾声,回顾自己之前所做所为,仔细检验检讨优缺点,再反复模拟,大吉。有两层意义,一是检查自身的所做所为。考祥,详细的做检查与检讨。
按照这一思想,事业总要由乾开始,由坤完成。如今时代变了,所谓臣道、妻道、地道的修养无疑应做为糟粕加以抛弃。“潜龙勿用”,君子自身德行未成,是以隐遯勿用,无所施行。这为济世而“括囊”的修养也是属于厚德载物的范围的。“黄中通理”,坤顺之德藏之于内,存之于中。坤顺之德至于此,可谓“美之至也”,达于极致了。《乾》《坤》两卦正是明显的例。
”这是认为八卦是仰观俯察而画出来的。《系辞》又论卦爻的意义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但是《系辞》盛赞卜筮的作用:“以卜筮者尚其占。总之,《易传》之中,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思想是交错并存的。《易传》是对于卜筮之书《易经》的解说,虽然多有借题发挥之处,但对于卜筮是不可能加以非议的。
睽卦的意思为乖离,人与人相互见外,彼此泾渭分明。卜得睽卦很清楚的,若是问感情、友情等一类的事情,那么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卦,表示相处不和睦,双方打冷战。就卦象来看,家人卦为中女与长女相处融洽,长女在上,中女在下,六二及六四都当位。小事吉,反之大事则因违和而难成。睽为乖离,人事不和,之所以小事吉,是因为柔顺而中庸。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旡初有终。
在这五种变化的基础上,又有“转升”、“转降”、“变升”、“变降”等变化,表现出易理关于事物“转化”、“变动,,多于“稳定”,“上升”、“下降”起伏有序的深刻运动观,其各卦上下卦所对应的社会上下层变动,对理解易德暗含的社会进化意义也有微妙的揭示作用。如将这几种变化用曲线符号表示并连接起来,更可看出易理无穷变化的神妙韵律图。
关于《周易》“占筮”的功能,有人极为排斥,甚至进而否定《周易》一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易经》之“占筮”数术,作为上古时期人们推衍天道、预测未来、占断吉凶的工具,是中国先民从蒙昧逐渐走向文明、从本能走向经验、从感性走向理性过程中的历史产物。《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无限”只是人对“有限”观念的突破和否定的观念。易经知识中哲学上另一说法,是把“想”和“象”、“观念”和“实质”分开。这方面说法很多,争论很多。因此“合理性”是有程度的,“理”是有限度的。在某一限度很“合理”的,超过了此程度便“不合理”。但人的思想却可以及于“无限”,要求也可以至于“无穷”。宗教就是要处理这种在人狭小的经验和科学有限度合理范围以外的大问题,“无限”的和危险、恐惧、忧疑的问题。
河南省安阳市的羑里城可见之。后来,京房易发展成火珠林法,并正式使用铜钱“摇卦”。火珠林法产生后,六爻预测学已基本完备。50岁被已起兵的朱元瑋请在帐下,迸献“十八策”。洪武四年,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生病时,服用了丞相胡惟庸送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此释卦辞之“利建侯”。但余疑不当读为丕。古书常以不为丕。《屯》卦有险难之象,王国有险难,则宜建立诸侯,以卫护王朝,而后大安。”《象传》乃训《屯》为聚。然则《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是以卦名日《屯》。按《象传》乃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以云行于上,雷动于下而未有雨,比君之恩泽未降于民,而刑罚已施于下。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后汉郑玄以为是神农;司马迁以为是文王,这样各说纷纭,已充分表现“八卦”与“六十四卦”之来历不明了。卦有六十四,故《卦辞》有六十四项,一卦有六爻,每爻有爻辞,共有爻辞三百八十四项。实在,《周易》之所以成为经,完全是靠《易传》的介绍力而已。“乾”是卦名,“元”是表示开始的意义。再进一步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等,是将上面的意义反转来说的。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为此,我不得不为\"卦序〃的产生和存在的正确性、必然性进行辩护。由于《易经》的创设过程、创作思想不传于世,后人只有据卦象、卦图作为原始蓝本,分析它的思想。只有上述两个条件,而没有八卦先、后天之联系,也不可能存在和产生\"卦序〃。河图、先天八卦,描述的正是这种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影响的\"静中之动〃。河图之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均是一一对应而来,均从对待而来。
“一寒一暑”,日月的运行令四季交替,四季就是一个由温暖到炎热,淸凉到寒冷的过程。结果将春夏盛开的鲜花变为果实。实际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就是《系辞传下》第三章中所说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说乾坤统一以后产生的万物有男有女。“男”“女”可以看成是雌雄、牝牡,而不是指人类。万物产生,得于乾道的成男,得于坤道的成女。
“分而为二以象两”,将它分成两份,象征“两”。这个“两”字,象征两种对立的亊物。在易学来说,即象征阴阳对待的两样事物。两个女或两个男不是匹配,一男一女才是匹配。“仪”就是“匹”,指两件相对的事物,阴和阳的互相匹配,这就是“两仪”。“以象三”,象征三。“三”是象征三种不同的性质或不同的事物。但在《系辞上传》来说,无论它是一、二、三、四,都叫作“余数”。“四”在此实指四时。
一者用来议论、发表言论时,这方面便注重、崇尚易经中的文辞内容与意义。一者是用在行动时,这方面则崇尚注重於易经的变化、变动方面道理。一者在於制造器具、工具时,这方面便崇尚注重易经的组成形象、其所象征的形态。究极易经中数字的变化就可以决定、肇定天地之间变化的物象、形象。由于其能究极天地之深奥事理,所以易经能贯通天下人的心志。由於易经研判事情机运的奠测微妙,所以它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
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更应当小心选择。未济之时,未谨慎审察情势,不自量力而妄然冒险前进,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遭受更大的伤害。曳其轮,牵引车轮,则表示车子出现问题而无法前进。不济,出征凶,利于涉险渡河。有赏于大国,受到殷王朝的封赏。六五为君爻,又居于上卦离日之中,与九二相应,光晖映人之象。上九,有孚于饮酒,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未济卦即将结束,将转为既济,此时饮酒作乐,无伤大雅,所以说无咎。
“通则久”,阴就可以长久地持继发展。到最后,阴发展至极限才会“穷”,再度“穷则变”,由阴变阳。《易经》蕴含的阴阳变换原理用来“配四时”,即它与春夏秋冬交替迭运的规律是相类似的,可以互相配合。因此,《易》所说的阴阳规律,和真正的天地日月运行的阴阳变换、对待流行之理是配合、符合的。因此,“广大”可以配天地。这与《易》中的“变通”是可以相配的。“易简之善”,就是天地的善。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或之者,疑之也。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龙出现在大地上”,是说君子暂时隐伏等待时机。
”《大传》十篇,古称“十翼”,属于《易经》十二篇中。所以严格说来,《易》的“十翼”应称《易大传》。今为简便,仍从俗称为《易传》。所以,《易传》与颜氏之儒可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直到近代,仍有不少学者还认定《易传》是孔子亲笔著作。《易传》在历史上主要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不过近年多数哲学史工作者都认为《易传》非孔子所著。帛书《周易》久已失传,今日又重新发现,仅提供了可资考鉴的文物资料而已。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此二句言天始生万物,人类从而备有生活之物质,而万国皆安矣。”(在阶级社会中,从无“万国成宁”之事,此乃《彖传》作者之幻想。”按两解均通,以王说为长。《易传》中之君子乃有才德之人之称,无论其有爵位与无爵位。本卦是两乾相重,乾为天,本卦之卦象仍为天。天道刚健,君子观此卦象,以天为法,从而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