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认为“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普通法则,承认世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认为天地万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彖传》主要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从六爻的整体形象,说明该卦的意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临近、监督视察;在上位者亲临视察。卦序上临卦与观卦是继蛊卦之后,相综的一对对卦。临卦是探访民情,亲自督察百官,观卦则是公布政令,召告天下。至于八月,非临数,至观八个月也。,也是延自文王之习,以该月开始自我警惕。意思为,六四向下到初爻,与初九相应,且当位。地位虽高,但并无实权。但敦厚老实而能与下人相处,吉,无咎。
卦序的研究对象,与河洛八卦的研究对象息息相关,一脉相承。这一现象表明,\"卦序\"的排列法则,与后天八卦艮、震相连两卦的互反之理极其相似,具有相似性。推而广之,\"卦序〃中两卦一组互反,亦是一个小周期。乾坤这个新生事物,经屯蒙需讼等卦的量变,至颐大过止,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经名义上是从咸恒幵始,实际亦是从坎离幵始。而上经和下经中间的部分,表现的形式亦是一致的。
”传意:爻辞云“飞龙在天”,比喻大人居高贵之位有所作为。人见此大人则有利,故日“利见大人”。”亨按觏当读为著。《国语·晋语》:“底著滞淫。”《太玄·玄摊》篇:“必著乎情。”此句言圣人作起,则万人皆亲附之。本犹今语所谓“扎根”也。圣人在上位,有所作为,则万民附从,各蒙其利。
居贞,占问居处,与后世所谓“卜居”同意。磐桓,以大石为柱。“以贵下贱”,谓贵者以谦虚之态度对待庶民,听取庶民之意见。《象传》此释乃以初九及六二、六三、六四之爻象爻位为据。阳为君、为贵,阴为民、为贱。初九居六二、六三、六四之下是以贵下贱之象。
宗教的重要性是正视了人类大部分缺乏经验、非科学、不合理或“理也未定”等危险、恐惧、忧疑的情况,以此为出发点而处理这些情况。使人敬仰“无限”,使人谦逊,防止自我神化,防止人把有限的理作无限的伸张。观念、形式、教条都是人为的“有限”。因此把“无限”的宗教精神变成了人为宗教的束缚。此已是“思过半矣”。这说法有很大的问题,无法在易学上讨论。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数控制着的。北宋的邵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与数有关,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书》就是建筑在数上的。甚至今天的术数也根据数字,甚至连赌博也会认为某一个号码是幸运的,这都是认为数字可影响整个宇宙的规律或命运。这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至少今天认为不太合理,认为毕达哥拉斯的说法不合理,邵雍也有问题。《易经》是根据数来求出卦爻的。
《象传》亦训需为待。《需》之上卦为坎,下卦为乾。待时而降雨,是以卦名日《需》。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从而饮食安乐,待时见用。君子在等待时要保持平常的心,照常饮食宴乐。刘邦率主力趁秦关守将松懈时,绕过骁关翻蒉山,占蓝田,进行前后夹击,骁关不攻自破。这就是行待需之道,变弱势为强势的例证。相反,若能行需等之道,顺应形势,适时而动,才更容易达到成功。
古时大川大水为险的象征,故利涉大川代表了利于涉大险。有孚,指阴爻与阳爻之间密切相应或相承之情形。阴爻阳爻相应但受阻而不能相合,为志穷。阴爻阳爻相孚而相合,为信志或信以发志。所“志”的阴爻阳爻在卦变中没有变化,为“志未变”。阳爻得到阴爻来归附,为得志。阳爻切不可与所志阴爻相孚,为正志或固志。阳为德,居上卦为高,故阳爻居上卦为“尚”字取象之源。喜和庆都表示吉、善,往往用于描述阴阳得以相合的喜庆。
若爻是单拆,这谓之“安静”,安静的爻没有变化的理。若是交重,这谓之“发动”,发动的爻然后有变。该把那个“动\"字,当作“极”字的意思解说。阳极则变阴,阴极则变阳,这个意思就是“动静阴阳,反复迁变”了。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而融贯。卦中刑冲、伏合、动静、生克制化之间,有一个一定不易之理在里头。那“象”字应该当作“般”字解释。
少男下于少女,为男礼让于女的卦象。得咸卦应当注意血光之灾,还有身体的安全,避免受伤。大拇指有几种象征意义。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股是大腿,它的动作主要是随着小腿的动作而动。身为君子却委身去讨好小人,成就其富贵;本应有自己的主张与立场,并采取主动,反而退居下位去茍同追随他人;若是以目前的态势前往,一定会后悔莫及。
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鸡时至而鸣,与风相应也。故鸡十八日剖而成雏。三主斗,斗为犬。故犬怀胎三月而生……《九家易》上述三段解释,显然与上述子夏所言颇为相似。因此,上述所引《九家易》,极有可能是出自《子夏传》。
蛊卦上为少男,下为长女,长女迷惑、诱拐少男之象;上为山,下为风,风落于山下,坏乱之象。甲者,造作新令之日。以上两种说法以一较佳。承担父亲的事,有小小的悔恨,但并无罪咎。父亲原本就已有事,现在让事态更加严重。承担父亲的责任,能够继承父亲的道德,因而能够建立起口碑。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父之蛊原本就是为王侯做事,现在自己已能置身事外。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藉”就是凭藉,垫着物件的意思。“白茅”是色的茅草,古代祭神时,为了表示恭敬、慎重,往往放祭品在桌上或地上之前,先在桌上或地上垫上白色的茅草,然后将祭品放于其上,表示祭神虔诚、庄敬、慎重的心意。要注意不是吉,也不是凶、悔、吝,而是“无咎”。各位知道“无咎”虽然不错,但不是最好。只能够做到“无咎”,为什么?也就是说,孔子从这条爻辞中总结出做事应谨慎的道理。
“德言盛,礼言恭。“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致”就是尽力,尽力表现它的“恭”。内心的“恭”,就是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事物,努力尽忠职守,跟“恭谨而负责”的意思差不多。对外的“恭”,表现为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以此伐,“伐”即向别人夸耀。”这是统计、综合了很多人类生活行事的经验所得出来的人生教训。因此,《易经》就由占筮之书变成人类道德的宝典。
与人亲比,必须寻其根源。”爻辞意为:追逐虽有获,仍有奴在逃,因有盟约在,可保无灾害。爻辞表明文王倡议的“有亡荒阅”公约的执行,扩大和巩固了周与“殷之叛国”的同盟关系。促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成为后来周朝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爻辞意为:前往虽艰难,却结姻亲还。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负也者”,做背负重物工作的人。这里的“小人”,是指庶民、平民、一般的百姓。“乘也者”,坐在马车上的人。一直到春秋孔子的时代,凡是做官的人,出人一定要乘车,不可以步行。通过《论语•先进》孔子的这一番说话(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因此在这里“君子”代表大夫、贵族。
确定大小的“定”,正确的“正”,同样是确定而已。“均”,大小平均,三个解释其实有其共通点。所以否、泰两卦,一个是“大往小来”,而另一个则为“小往大来”,大和小代表乾、坤两卦,乾称“大\"、坤称“小\"。因此,“阳大阴小\"是三千年前《周易古经》早已有了的思想。注解家大都认为“大”、“小”是指阴阳。所以决定“大”、“小”的第二个关键就是卦主的问题。古今说法,在不同之中还是有相同的。
“或跃在渊”,承上文省龙字。渊,龙之安利住处。龙或跃在渊,比喻人或活动于安利环境,自无咎灾,故筮遇此爻无咎。与经意同,但亦认为龙比君子。”爻辞之言龙,或潜,或见在田,或跃在渊,或飞在天,乃比喻君子之或在上位,或在下位,或进,或退。君子上下无常,进退无恒,进德修业,志欲及时而动。
”涟如犹涟然,流泪不断之貌。乘马盘旋,流泪不止,是其行徘徊,其心悲痛,当是凶象。”《说文》:“经,织也。”绶是绳属,因而编丝成绳亦谓之纶。”经纶二字义与此同。”依此说,则盘桓是以盘为桓,即以石为柱也。贵族宫殿以石为柱,则更坚固,故日:“利居贞。”诸侯如王朝之石柱,故日:“利建侯。”按石经有何字,其义较长。但无何字亦通,故不据补。
然而性格上过于阳刚。卜得乾卦者,能力并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时机」与自己的应变力。建议凡事不要过于固执,最好能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做事要有弹性。全卦以「龙」为意象,刚健为德性;以变化、弹性为吉应,「过高」、「刚强好胜」、顽固或坚持己见为大忌。,就是问卜,利贞为有利之问卜。有如龙已出现在田间,象征事情已出现端倪,不应该再潜藏。因此群龙而无一龙可为首,无首则吉。
“有功而不德”,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厚之至也”,“厚”是厚重、温厚、敦厚的意思,或者忠厚到极点。“下”作动词用,自己对别人谦下。”“劳谦,君子有终,吉”,是谦九三爻辞。“劳谦”,既有功劳而又保持谦德。孔子进一步说明“劳谦”指的是有劳苦不自我夸张,有功绩不自己以为德,立了功却甘居人下。
引申为休息之称,又引申为生长之称,引申之义行而鼻息之义废矣。而上述十卦再加乾坤父母卦,统称为“十二消息卦”。另外,即便是同一位易学家,在解《易》的过程中,前后称法也不一致。对此,读者应加以注意。很显然,《易传》尚未像汉人那样,而称为消卦或息卦。应当说,《易传》中的“消息”含义已经与汉人的“消息卦”含义相当接近了。
孔子由这里引申,从“不出户庭”这简单、意义抽象、不具体的四个字,拟议为“乱之所生也”,这是说国家的动乱。这是说国家政治,但是可同样代表个人也可以造成“亢龙有悔”。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投票权,但决定权在宰相。这句是说,国家一切不合理的节,甚至动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言语不审慎,泄露了重要的机密引致的,这就是“言语以为阶”。因此,这种进展是缓慢地逐步造成的。
“神德行”,“神”就是神化,令它变神。这个“神”字,最初可能是指神灵。“德”就是性质,“行”就是行为。因此,“酬酢”就是主人和客人之间互相来往,象征感情言语的互相交流和回应就叫作“酬酢”。这就是《中庸》所说的“参赞天地之化育”。人类可帮助天地,令天地的规律发展得更正常和更合理,这就是“佑神”的最高境界。”变化之道,低层次是指占筮时数字演算时的变化之道,高层次是指天地阴阳变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