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卦上为震为长男,下为巽为长女。恒卦是继咸卦而来,并与咸卦为相综的一对卦。,讲的是少男少女谈恋爱然后结婚;至恒卦,少男少女变为成熟稳重的长男长女,又有很好的家庭分工,为家庭稳定恒久,夫妻偕老之道。对女子而言,这是很好的德性,大吉;但对于男子而言,本应刚强果断,有自己的主见,反而采取柔顺的态度,有优柔寡断、无法成大事之象,凶。
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即是说君子修德,应朝夕惕慎,自强不息。“知至至之”,在未做之前先有一个自觉精神,必然达到目标。《周易》很重视这个问题,认为既难行又重要。”上交贵恭,然而恭则近于谄。下交贵和,然而和则近于渎。知几而立刻改正,使恭不陷于谄,和不陷于渎,是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唯其能顺,方可养成厚德载物的品格。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故恶积而不可搶,罪大而不可解。
虞,官名,为贵族掌管鸟兽,在贵族行猎时,为之驱出鸟兽。此象人有所追求,无人相助,而所追求者又难得,则宜知难而止。“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引申为追逐之义。乘马般旋,将求婚媾,筮遇此爻,则往吉,无不利。”传意:爻辞云“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因男家求婚而往,明晓女家之情况也。明晓女家之情况,则能达目的,结良缘,吉而无不利。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慢藏诲盗”,“慢”就是轻慢、不在乎。“冶容诲淫”,“冶”就是妖冶,“容”就是容貌。“易曰:‘负且乘,致寇至。在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中,就提出这个“招”字,是指射箭的红心,就是人最集中注视的地方。“盗之招也”的意义就变成了这是盗贼集中注意力之所在。传统解释说招惹来盗贼,尚秉和说是盗贼要夺取的目标物,这当然也是可以解得通的。
而比卦阳爻在上则代表高居庙堂,为众人所景仰与亲近。比卦为向上比附之意,向上比附应该主动而迅速,当仁不让;落于人后者则不为对方所接纳,故凶。比道重在先与快,在于人前者则能为对方所接受,为吉;在于人后则不为对方所接纳,故凶。以诚信前去亲比,没有罪咎。因此六三处境,是完全比错人。这一爻所表现的是公正无私、光明正大的比附亲近关系。解释为君王、亲比的对象。
通过“乾道”,就形成了宇宙间一切雄性或男性的节物。虽则乾的力童较大,而坤的力量较小,但它们是互相对待的。交感,南宋的朱熹称之为“渗透”,因为藉着交感,双方互相渗透了。同理,这个巽卦是“长女”,离卦是“中女”,兑卦是“少女”。这可以说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低层次和最死板的解释。引申到宇宙万物,那便是乾的规律形成万物中的阳性事物,坤的规律形成万物中的阴性事物。
“周”是普及、笼罩,“万物”包括天地人。“知周乎万物”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应当如此,以周万物为志。“而道济天下”,能够济助天下,才算是最高的道。所以说能够以《易经》之道去济助天下,文章不用“天地”,而用“天下”,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天地包括天地万物,天下则天之下,人为主,万物为从。不超过就要做到懦家所说的“中”,用这个“中”来做标准,矫正这个“过”,那就是对天地作出制裁、抑制,而不是增加。
”《大传》十篇,古称“十翼”,属于《易经》十二篇中。所以严格说来,《易》的“十翼”应称《易大传》。今为简便,仍从俗称为《易传》。所以,《易传》与颜氏之儒可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直到近代,仍有不少学者还认定《易传》是孔子亲笔著作。《易传》在历史上主要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不过近年多数哲学史工作者都认为《易传》非孔子所著。帛书《周易》久已失传,今日又重新发现,仅提供了可资考鉴的文物资料而已。
认为一卦之中,看世应爻与用神已足矣,再添上卦身,反而多此一举,使断卦者无从下手。歌诀中“阴世则从午月起”,指的是卦中阴爻持世,从初爻起“午”字顺数二爻为未,三爻是中,一直数到世爻为止,以顺数这个地支就是卦身。卦身为事之主体,又为卦之灵魂,生合世用为吉。卦身持世,其事由自己掌握,身临应位,事由他人执权。六爻飞伏皆无,其事根本没有头绪。
虞翻认为,所谓“有为”,是代表国家的封侯,是国内之事;而所谓“有行”,是指行军,是国外战争攻伐之事。“而以言”,当中“以言”两字令人头痛。但是朱子认为“以言”两字,应该是上面所说的“以言者尚其辞”的“以言”。注意,“音”和“响”的意义是不同的。“无有远近幽深”,“无有”即是无论、不论。“遂知来物”,就是普遍地、完全地知道未来任何亊情发展的情况。
不论卦辞或爻辞之所谓“吉”或“凶”,是说明事物的成功或失败,善的或恶的,可为或不可为。而其内有所谓“悔”或“吝”,是说明私物将会有什么弊病,过错或有些小偏失会令人不安。若有谓“无咎”者,乃说明能够圆满的补救过失,表示人要善於补救过失才可以避免一些灾祸。故而能够在戒惧、谨慎之言行中,补救过失、悔过反省,便能“无咎”而成吉利。总而言之,各卦各爻之文辞各自指出卦、爻的意旨、趋向或变化、吉凶的趋向。
若一组数其数字个数为奇,划分时前部分数字比后部分少一个数字。例:按2856起卦,(2+8)÷8余2,(5+6)÷8余3,得“泽火革”卦;按28567起卦,(2+8)÷8余2,÷8余2,得“兑为泽”卦,若时辰为酉时,÷6余2,二爻动,变卦为“泽雷随”卦。如“弄”字,上半部4画,下半部3画,总画数为7,得“雷火丰”之“雷山小过”卦。分别以前后两组字数求卦。如“请你测此事如何?”前3后4,得“火雷噬嗑”卦;又如“心情很好”,前后各2,得“兑”纯卦。
古代的“三皇五帝”,在生前不称“皇”或“帝”,是死后人民崇拜他们,把他们当作神,才叫“皇”或“帝”。“悔”和“吝”是《易经》判断吉凶之辞。“安意”是指认为任何事可以万世享受;“肆志”是指将自己后天的欲望感情尽情发挥,结果这就会造成“吝”。故“悔”是自己责备自己;而“吝”是他人责备自己,在道德上是可耻的。第三章对此有进一步解释,不赘。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类而长之”,这句话令人头痛。即将个别、特殊的事物,例如由个别、特殊的男子,推广到所有男性这个类别之内。第二个解释就是说,既然说到“类”,即是同类、共同性质、共同做法。所以这种说法至少是发展原义,即使他歪曲原义,也是伟大的歪曲。“揲之以四”,即四个四个地数。具体地说,是将分为两部分的四十八根蓍草,四个四个地数。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坤卦于十二消息说,位于亥,即西北之位。乾坤处于同一位置,坤发展到极盛,而位于“戌亥乾之都”,故阴阳必要交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剥•彖传》称之为“天行也”,亦即天道。应当说,易学家们利用十二消息来解释,是合乎经文之意的。尽管如此,《象传》、《文言》及《杂卦》等,还是暗示了《复》为十一月,《坤》为十月。依此类推,其他几卦所代表的月份,自然不言而喻。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南宋朱子接受了这种意见,所以在《周易本义》中,认为“赜”字解作“杂乱”。这一句是说圣人根据心中的易理,观察天下奥妙幽深而繁杂众多事物的内涵、性质和规律。再进一步是重叠三阃的“经卦”,组成六画的“别卦”。马日行千里,性质是健的,所以将乾取为马;牛性是顺的,所以将坤取为牛。可见,卦的象实际是象天下复杂的事物。“是故谓之象”的“象”,讲的是卦象。
”按《易》之惯例,物极必反,乾卦纯阳,阳极生阴,故乾卦之后,一阴生于下,即为姤卦。”《彖》曰:“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序卦传》曰;“遁者,退也。按《易》之惯例,阳生则吉,阴生则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按虞翻说法,阴消至遁卦则子弑父,阴消至否卦则臣弑君。《彖传》的“浸而长也”,是就十二消息卦这一系统而言,说明遁卦由姤卦阴长而来,同时阴将进一步进长为否卦。
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喜欢在线周易算命中奖占卜,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爱好,在工作学习之余,路过彩票站的时候,进去选几个号码来博一下,希望中得大奖后就回家享福,理论上周易算命是可以预测出中奖号码,但实际上却没有人能够预测的到,他更多的时候是依靠人的意志力,如果身陷其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如果旁观的话,就能够洞察了解占卜的结果了,所以更多时候人们还是习惯用生辰八字来看一个人的命运。
“有”是具有、占有。这个“有”,不是说个人占有,而是指产生出来,实在具有之意。对于这个哲学的命题,我们今天国内外研究《易经》的人,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初步认为三千年前的《周易古经》,当它说到循环之时,应该没有进步的意义,因为文字上找不到明文的证据。因为人类知识已进步了,国家、人事也在急剧地变化中。
“通则久”,阴就可以长久地持继发展。到最后,阴发展至极限才会“穷”,再度“穷则变”,由阴变阳。《易经》蕴含的阴阳变换原理用来“配四时”,即它与春夏秋冬交替迭运的规律是相类似的,可以互相配合。因此,《易》所说的阴阳规律,和真正的天地日月运行的阴阳变换、对待流行之理是配合、符合的。因此,“广大”可以配天地。这与《易》中的“变通”是可以相配的。“易简之善”,就是天地的善。
巡案即巡抚,职责是观察地方。传统的解释乐”是心乐,内心感到快乐;“安”是身安,身体安泰。因此,用“玩”字表示君子愈读愈开心,愈读愈有兴趣,变成了一项嗜好,好像上了瘾。这里用“玩”字,表示比正常读书更细心。说到发挥《易经》义理的,古今最好的便是这本《易程传》。连反对派也认为要以宋学最经典的《易程传》为据,可见凡是年纪过了四五十岁、没有成见的人,虚心去读这本书,一定有所收益!“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比喻高居上位之统治者脱离臣民,招致穷困之灾难,故曰:“穷之灾也。而龙之活动则以阳气之上升为转移,故各爻爻辞又代表天道四时之变化。”“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偕极,俱达于最高点。上九是阳爻上升至一卦之最高位,象阳气达于极盛。六个阳爻循位次上升,象阳气循时序上升,故用九可以体现天则。”谓龙皆依天则以活动,但非有龙王支配之。
很简单,就是为了分清自己摇出的卦其中的“主体”与“客体”。世爻代表自己,为问卦之人;应爻代表对方,是问卦人所测的人或事。从表三中查找,可以看到卦的第五爻为“应位”。这样,二爻就成为“世爻”。还依“震宫”为例,第五爻变化后,为水风井。最后为泽雷随,泽雷随下三个爻全部变化,便成了《易经》八卦中的震卦,这叫返祖归宗,也就是要重新回到原初的震卦状态。
既有用神现,即使旬空、月破、动、静、生、克、合、冲者,皆由机关之所发,是有病处,必以药医之。火库于戌,绝于亥。木库于未,绝于申。假令火之沐浴于卯为相生,火之冠带于辰,衰于未,养于丑,为泄气,巳火临官于巳为伏吟。月破论第九凡卦中月破之爻,乃关因之所现也。月破最喜逢合填实,远应年月,近应日时。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提到“易经”的兴起,是差不多在商朝末期,周文王兴盛德业的时期吗?只有处在危急的环境中,才会谨慎小心,转危为安;人却常在平易的环境中,易於懈怠、惰慢,而使得愈加倾覆。“易经”的道理是相当远大深博的,包含了所有的事物,同时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处理对事的原则,至始至终,而最终目的乃在求得平安无灾,此之所以,便是“易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