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天、地、人的道理都是互相有变动的;六爻的设立是随天、地、人的转变,所以叫“爻”。“爻”是有不同的等级,正用此等级来作万事物不同的类别,所以叫作“物”;而六个爻位互相交错,亦如万事物错乱复杂的文采,所以叫作“文'若是“文”的形象有不当的情形,如阳爻在偶数,阴爻在奇数则是不当,这时便会产生不当的现象。第十章所说明的是卦的六爻取於天、地、人三才。
但春光虽美,仍应慎防物极必反,泰极而否来。泰卦与否卦为同时相错1与相综2的一对对卦3,卦序上是继小畜与履之后而来。例如第一卦乾与第二卦坤为一对。第六十三既济与第六十四未济是一对。以此而出征,大吉。遗,遗漏,错失。,因临难不遗弃朋友,这样的义行受到奖赏。意谓这是因为自己不警戒而受到的惩罚。王姬下嫁之象,王姬身份高贵。古代之一种制度,王姬下嫁于诸侯与诸侯和亲,有安抚诸侯之功效。
施比受者有福,施惠于人则自己也将受益。心中平和而喜悦,待人和悦而无所怀疑,吉。九二以阳居阴不当位,又承比于阴,以君子讨好于小人之象,所以不免于悔。前来讨好于人,凶。心中度量应当讨好那一边,一直无法决定。介疾有喜另有一种解释,介作疥,介疾也是一种皮肤病,介疾有喜意指皮肤病有得救将痊愈。相信于得志小人,有危险。阳气被阴气所剥除。引,牵引,引见。
”这就告诉求卦者,其所求卦是吉利的卦,但是吉利却是有条件的,结局好坏依条件变化而变化。故《易传》说,算卦就是观察事物的趋势和变化,由此推求变化的结果。所谓“阴阳不测”是指阴阳爻和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更迭、交替所产生的变化千姿百态,难以揣度。《易传》把变易称为“神”,如指出“神无方时易无礼,”“阴阳不测之谓神”。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和变化过程的无限性,它是构成《易经》辩证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都分。
“可久则贤人之德”,如果人类效法乾天这一种“可久”的自然规律,长期实践的话,那就会形成贤人的德性,变成了人之所以胜过普通人、成为有贤德的人的关键。“可大则贤人之业”,如果掌握了坤地令万物持续滋长繁盛的规律,在人类社群中推展,就可令人类一天一天的进步、一天一天的展现出人为的伟大。遵守规律,最多只可称为“贤人”。“可久”、“可大”是贤人的德操、事业。
”②后得主而有常,卦辞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本指人行路而言。地后天而动,自是得主,故曰“后得主。”天道之变化,一年一循环,有其规律。地包万物,而化生之,甚广大。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日地道方。盖古人见天之日月星辰等皆往复旋转,故日天道圆,非谓天体圆也。”体借为礼,二字古通用,《易》中亦有之。
易学《十翼》之一种,易传篇名与性质《系辞传》是通行本《易经》中的一种,分上下两篇文章。鸟雀之所以能够高飞,是羽翼的作用。称它们为《十翼》,是对这十篇文章最大的尊敬和赞扬。孔子在汉朝儒家学说独尊后便成为圣人。此外,《十翼》亦可称为《易传》。因为这是高级的解释《经》的著作,所以称它为“传”。此外,称为《系辞传上》和《系辞传下》亦可以,古人也有这样称呼的。在《系辞传》中,“系辞”这两个字,有两个意思。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豫卦,的形状,一共有五个阴爻,正象征着多重的门户,而其中的一阳爻就是表示巡夜的人。此卦是“睽”,有违背之意。到了后世圣人,教人民使用内外两层的棺木替用,这是取法“大过”卦的。
”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与易传之不同,乃是中庸从道德方面论“性”,而易传则从形上方面论“易”。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搶,如此夫。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故至诚无息”的这一段,若以“易”代替了“至诚”,则此整段为描述“易”之演生天地。在这里,我必需明白地指出,郑玄对这句“费而隐”的注解是错误的,因而承于郑注的孔疏也是错误的。仍是一“仁”而一“性”。
韩婴受《易》于何人,文献中没有记载。无疑韩婴所作《易传》与《子夏易传》有密切关系,应当说,韩氏《易传》的主旨或大部分内容,是取之于《子夏易传》,外加韩婴自己的易学。因此说,马国翰认为韩婴得《子夏易传》而修之的说法,还是成立的。对于刘向所说的“易传子夏,韩氏婴也”,清人藏庸认为“子夏”乃韩婴之字,非卜商子夏。
古代的“三皇五帝”,在生前不称“皇”或“帝”,是死后人民崇拜他们,把他们当作神,才叫“皇”或“帝”。“悔”和“吝”是《易经》判断吉凶之辞。“安意”是指认为任何事可以万世享受;“肆志”是指将自己后天的欲望感情尽情发挥,结果这就会造成“吝”。故“悔”是自己责备自己;而“吝”是他人责备自己,在道德上是可耻的。第三章对此有进一步解释,不赘。
色不杂日纯,米不杂日粹,米至细日精。《易传》称日为大明,又简称为明。九三不居上下卦之中位,是为“不中”,乃象人不得行正中之道。用“或”字者,以示其疑而未定也。“与日月合其明”,谓其明察普照一切事物。“与鬼神合其吉凶”,谓其赏善罚恶与鬼神福善祸恶一致。愚人承亢者而言,圣人承不亢者而言。至于知进退存亡之两面,保持警惕,不失其正道者,则是圣人也。
“御”就是抵御敌人,令敌人停止前进。要是抵御敌人,至少在尚能抵御时,可制止敌人的前进。因此,他已大胆地说:“以《易经》论近处之事,则精审而正确。“近”是指目前之事,用《易经》来分析讨论现在的事情,也是非常精审而且正确的。因此,《易经》可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可以预测一切亊情。实际上,这是对“夫《易》广矣大矣”的进一步说明。
”此种现象也充分表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故至备,情文倶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还太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岩穴之士,闾巷之人,如果不攀龙附凤,没有圣贤的极力表彰与宣扬,即使砥身励行,也不可能名传后世,而只能“堙灭而不称”了。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大有为妥协完成之后,又归于和谐,所以所有之大,富有天下。得大有卦,能将自己的聪明表现于外,以积极主动的态势打破僵局,因此运势如日中天。九二性情刚健而处事中庸,又与六五之君相应,所以足以受君王之所托而承担重任,以走长远的路途,可谓任重而道远。敬献于天子的事,只有有权有势有位的王公才得以为之。六五为大有卦的卦主,比喻于一国就是国君。这是君王能得众臣辅助的卦象,因此而能够富有天下。
人若盖尽己之性,端正思念言行,将领导宇宙中其他组成分子彼此间的作用渐趋相辅相成,所谓“成性存存”,达到的最后,也是完美的境界,称作“太和”。善尽人之性的个人是圣人,圣人地位的卓越不止于他在人类中“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能作到今本咸卦象传所说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明日之海上,鸥舞而不下。
你错了,如果圣贤缺乏这种思想观念,断然没办法演绎出《易经》)。《易经》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就是教人〃求生〃,\"求生〃的前提,就是认识客观自然的规律,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规律。《易经》通过拟人化,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任何事物都看作具有\"生命\"并进行研究。
六爻用神、卦身与用神、金钱卦占卜时如何选取硬币用神是什么,卦身与用神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用神是六爻预测中被测的人和事的代表,是在六亲中取出来测事的对象。卦身也被称做月卦身,阳爻持世初爻起子,阴爻持世初爻起午。卦身出现两处,表示事关两处。八个纯卦都是最上一爻和第六爻代表自己,第二卦代表自己的是最下一爻,即初爻,第三卦是二爻,第四卦是三爻,第五卦是四爻,第六卦是五爻,第七卦是四爻,第八卦是三爻。
它是人们从伏羲六十四卦中抽取出的十二个卦,用来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十二辟卦是以阴爻、阳爻喻示一年十二个月气候中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从乾卦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易经十二消息卦在《周易》对天象、节气的研究发展中,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奇门遁甲》产生了。
以白茅做为敬献,谨慎其事,没有罪咎。古代礼教认为男女相配应该是男长女少,而老妇还嫁年轻丈夫,当然为礼教所不容,所以名声不佳。明知水深危险而仍强力涉水,以至惨遭灭顶,凶。明知危险而仍然要勇往直前,惨糟杀身之祸,为壮烈成仁,杀身取义之象;卜此卦虽凶险万分,有灭顶死亡的危险,但因义之所当为而不论个人利害,所以是很令人敬佩的烈士。
《易传》特别推崇“易简”,将平易和简约视为乾、坤的最根本属性和功能。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乾意味着事物的开始,坤意味着事物的完成。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群臣饮酒争功……髙帝患之。叔孙通召集儒生三十余人参与其事,有二人以为叔孙所为不合古代礼法,不肯应召。”并于太史公论赞中颂扬叔孙通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随卦卦象为内震动而外泽兑,动而悦,行动而喜悦,随缘、顺其自然之象。下为震为长男,上为兑为少女,有少女随长男之象。年轻女子性情温和,而能顺从于年长的男子。若卜婚姻,男子谦下于少女而体贴主动,女子喜悦而嫁鸡随鸡,夫唱妇随,非常幸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此爻言君子因受人爱戴反而因此遭到君王的猜忌而引来灾害,但灾害不等于有罪或有犯错。以明,行为光明正大。
”“子曰”,孔子体会到这具体特殊的祭神亊件不能应用在其他事例中,所以将这特殊事件的意义提升。这个“苟”字,有两个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今天有“苟”一词。另一个解释见于刚才提到的王引之的著作《经义述闻》,他说这个“苟”字,解作“但、只不过”。“苟错”的“错”是安置、放置,整句是说,只不过随意将祭品放在地上。将祭品放在地面上,“而”即“已”,已经可以达成祭祀的目的。“慎之至也”,反而是慎重到极点的表现。
蒙卦六四《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蒙借为朦,愚昧也。困蒙,处于困境之愚昧之人。”蒙卦六四的爻象表明,君子如果一意孤行,必然孤立无援。这是因为,六四爻以阴爻处于阴位,与刚健而有实德的九二相隔六三,欲从上九,又隔得势的小人六五。可以说,此时的君子,处于四面楚歌的重重小人围困之中,只有尊师取友,才是唯一的出路。
其配法也是把十二支分为阴阳两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乾震坎艮”四阳卦按不同的顺序分别配以阳支,“坤巽离兑”四阴卦也按不同的顺序分别配以阴支。八卦中,乾坤为父母,其余的六卦称为“子卦”。纳甲之前的八卦、五行、天干地支都是独立的。